X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均消费128元,捞王能成为下一个海底捞吗?

新消费美学 2021-10-29 10:27:53

作者 | 陈云  来源 | 新消费美学


继海底捞、呷哺呷哺后,又有一家火锅店要去香港了。


捞王要在香港上市,“燃爆”餐饮界。这让本就“冰火两重天”的火锅赛道,再次紧张起来。


而作为火锅圈儿的“大哥”,海底捞在今年可谓是迎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其2021年中报显示,在门店增长三倍的同时营业收入仅仅只增长了一倍。


消费者不买单加上大股东的减持,使得海底捞的股价走出了单边下跌的趋势。


微信图片_20211029101918.jpg


但在另外一边,“新式火锅”不断涌入,比如说捞王。


在竞争激烈的火锅江湖当中,作为一家粤式火锅店,只有差异化才能够撑起其中的一片天。


毕竟大家都知道,国内的火锅市场其实是高度分散的


有相关数据表明市场上排在前5名的火锅占有率依然只有可怜的6%,海底捞以2.2%稳坐头把交椅,因此对于捞王来说,不得不选择差异化来进行扩张。


尽管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还比不过海底捞,但捞王却被很多人称为是火锅中的“爱马仕”,主要是比海底捞还高的消费水平,且主要布局在一线城市。


那这次捞王去香港上市,凭什么能够上位成功呢?



01
被称为火锅界的“爱马仕”
捞王到底什么来头?


捞王在粤式火锅中国内排名第一,主打“胡椒猪肚鸡”。


作为一道广东名菜,捞王把其改良成火锅,于是也就有了“粤式火锅”这一新鲜概念。


微信图片_20211029101922.jpg


2010年,捞王就在上海开了第1家粤式火锅店,目前为止,全国已经开设了136家门店。上半年收入达6.5亿元,同比增长50%。


人均消费也在“水涨船高”,2020年达到了人均128元的水平,因此也被很多消费者赋予了火锅界当中“爱马仕”的称号。


其实捞王所经营的粤式火锅是属于整个火锅市场当中非常细分的一类,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因此才能够成为众多火锅品类当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


自从推出市场以来,凭借优良的产品和精致的服务,捞王成为国内领先的粤式火锅品牌,旗下包括捞王、锅季和心灵肚鸡汤。


有的适合伙伴聚餐,有的适合一人独享,还有些主打健康,满足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养生需求。


微信图片_20211029101925.jpg


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下,“养生”类别的火锅逐渐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发展路线,这种独特的新鲜感成为捞王得以快速扩张的核心竞争力。


低调的人,一出手就是王炸。


根据捞王的招股说明书,未来三年预计在全球开出门店数量分别为49、75、103,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


从最开始的单一市场到如今的多渠道布局,如今捞王在我国的一线和众多省会城市均有多家直营门店。



02
人均消费超过海底捞
却未必有叫板的资格


早在“龙头大哥”海底捞公布财报之前,很多人就已经认识到近期的火锅市场是非常低迷的,尤其是从海底捞不断下跌的股价当中更是能够明显的发现。


同样的,呷哺呷哺也在经历着这样的困境。


但就是在这样一种低迷的环境下,捞王却逆势向上。在月初提交上市申请,一旦成功,就会成为第三家香港上市的火锅股。


即便是一年前,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小众的粤式火锅突然能够冲出重围,甚至要向海底捞“叫板”?


但捞王真的能够成为火锅股的一股清流吗?虽然被誉为火锅中的“爱马仕”,但却未必有“叫板”海底捞的资格。


作为火锅当中的“爱马仕”,捞王的高消费水平几乎是众人皆知的,尤其是到2020年平均消费水平更是进一步提升到了每人128元。


招股书显示,最近三年捞王的营收水平在稳步提升,但去年净利润却达到了近年新低。


也就是说从A面来看,捞王的营收保持在高位运行,但如果我们翻到B面,就会发现它的利润水平却在不断的下滑,增收不增利的状态展露无疑。


微信图片_20211029101930.jpg


餐饮行业中的“翻台率”,是判断其能否持续盈利的核心准则。


迅猛扩张的背后,捞王的翻台率却逐步下滑,从18年的3.1次到前年的3次,再到去年就只剩2.5次了,低于当下正在经历困境的另外两个巨头。


在餐饮的圈子当中一直有一种说法:如果翻台率低于2的话,餐厅基本无法盈利。


对捞王来说,如果在翻台率方面没有任何的解决办法,势必会影响到最终的盈利能力,增利不增收的情况还将会持续上演。


当然一个关键问题还在于火锅赛道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已经厮杀到了“红海阶段”。


因为火锅是一种非常易于标准化的餐饮,如果供应链方面没有太大问题,把门店开设到1000家甚至以上,其实对很多大品牌来说难度并没有那么大。


再加上火锅的盈利能力总体来说也相对较高,因此成为很多资本涌入的优质赛道。


易标准化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方便自身去不断的扩张,但同时也更有利于竞争对手的加入,目前火锅市场尽管规模庞大,但整体的增长速度较之前已经放缓了不少,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对捞王来说,不仅要面对已经上市成功的海底捞和呷哺呷哺,同时还要面对众多相同品类的惨烈竞争。


例如目前被很多资本看好的小龙坎,周师兄等,对捞王来说上市之后究竟还能够维持多大的核心竞争力,现在还无法定论。


资本的嗅觉往往是非常灵敏的,早在年中的时候就有研究报告指出海底捞的中小型门店所占比例在升高,而一线城市的客流量也在逐步分化,于是将海底捞的评级定为“减持”,这也显然是一种不再看好后续的信号。


毕竟在火锅市场当中,四川的麻辣口味占比最高达到了七成,而对于捞王这种清汤类的粤式火锅偶尔吃一次感觉还很不错,但经常去吃的人屈指可数。


差异化是很多餐饮品牌都会做出的选择,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极为明智的,但粤式火锅在整个以麻辣口味为主的市场当中却非常受限制。


微信图片_20211029101933.jpg


虽然捞王火锅一直在强调“健康”,并宣称汤底更加的温和,有助于改善消费者健康水平。


但就目前来说,中国消费者还是主要习惯以麻辣为主的火锅,而捞王的这种主打健康的品类,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还会牺牲一些传统口味。


再加上市场过于小众,多数时候只有两广和海南的当地民众比较喜欢,从大众口味上来说无法做到更好的迎合。


这也就意味着捞王想要更快速的扩张,道路是非常艰难的。


尤其在四川、湖南和北方地区,当地消费者在看清汤火锅的时候几乎都不会有一种吃火锅的正面感受。


可以非常明显地发现最近几年“叫好又叫座”的餐饮企业,多数都是麻辣为主,重口味更能迎合当下的消费者。


捞王如果坚持以健康的“清淡口味”为主,那在北方或者西南地区可能就很难受到欢迎;但如果把自身的口味变得多样化,又会出线较大的同质性。


想要在上市之后“叫板”海底捞,可能在目前来看还是过于一厢情愿了。



03

火锅赛道“冰火两重天”,

捞王能否寻求破局之道?


不管你是否承认,疫情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火锅行业的竞争格局,而知名品牌也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从最新的半年报当中就可以看出海底捞在净利润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迅猛扩张,而呷哺呷哺却选择维持现状的保守战略。


毕竟在去年间是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时期,海底捞的净利润率从两年前的近8%直接降到冰点,不足1%。


今年海底捞股价更是跌去了一半还要多,呷哺呷哺更是跌幅达到了七成。


但即便目前的火锅赛道竞争异常激烈,但捞王依然还是有一些独特优势的。


微信图片_20211029101937.jpg


例如过去三年,捞王的人均消费水平从120元涨到128元,对比同期海底捞明显高出不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捞王的利润率水平。


而且和海底捞一样,捞王也极为重视会员用户的维护,还把这点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截止近期,捞王的注册会员已经超过了860万人,半年内增长了70%了。


此外,捞王旗下门店投资回报周期短,能够更快实现资金回笼,在短期内达到盈利水平。


拿旗舰品牌来说,门店每平米平均成本在八千到九千元之间,两个月内就可达到盈亏平衡,这在餐饮业中是非常不错的。


同样有一点也非常值得说出来,那就是在竞争激烈火锅市场,“粤式火锅”这一品类是其中发展最快的。


复合增长率可达15%,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品类。到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比现在翻一番,这对捞王来说算是行业中的利好。


当然,捞王自身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一成不变的明星产品。


只要去过捞王的消费者一般都知道几个招牌菜,如猪肚鸡锅底和煲仔饭。而对于这几款产品来说,过去5年间似乎从来都没有过任何的变化。


从这里我们可以判断出来捞王本身在产品创新方面的能力并不算特别突出,而这很有可能会影响消费者长期的期待。


作为火锅赛道当中排名第四的捞王,能否在目前这样一种“冰火两重天”的环境下找到一些新方法开启属于自己的“破局”之路,或许会成为上市的关键所在。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消费观察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
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